天津渤海中医科LOGO
位置:主页 > 养生科普 >

立秋养生 | 天地清肃,外物色调

来源:天津渤海医院发布日期:2022-08-08 10:14:16

深入分析更快了解病情,直接拨打电话更方便。(*请放心拨打,本页已加密)

长夏未尽,立秋将至。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秋正值季节交替的时候,如果此时不注意调养,身体容易出现各种不适。

今天为大家送上一份立秋养生指南,在这个秋天正式来临之前,提前打个预防针,一起健康养秋。

01  养秋“防三病”

1、防腹泻

立秋之后,天气转凉,人的食欲会逐渐变好。但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脾胃长期处于虚弱的状态,大补很容易增加肠胃负担,使人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小贴士:在进入立秋之后不宜大补特补,适当吃具有祛湿功效的食物,比如白扁豆、薏仁、红小豆、茯苓等。

2、防暑

立秋虽至,但暑气未消,白天的气温依然会非常高。但夜晚的风却带有丝丝凉意,所以,做好合理的防暑降温非常重要。

小贴士:可以在早晚时间段穿一件单衣或者随身携带一件薄外套,但也不能捂得太厚,以免引起中暑。

3、防秋燥

中医认为“秋内应于肺”,而肺为“娇脏”。秋燥猛于虎,立秋之后气候也逐渐干燥起来,肺气虚会使身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降低,容易情绪低落。

多喝水,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及时排解内心的忧愁,做到内心安宁、心情舒畅,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

02. 养秋“吃四果”

1、多吃香蕉

香蕉具有润肠通便、清热润肺,有效将体内积聚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的效果。而且多吃香蕉还能有效防秋燥。

此外,香蕉皮中含有可以抑制真菌和细菌的有效成分“蕉皮素”,可用于治疗由于真菌和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瘙痒或皮肤干燥等问题。

2、多吃枣子

枣子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对于治疗中气不足,脾胃虚弱导致的身体乏力很有帮助。

在气候干燥的秋天,来几颗美味可口的枣子,也会提高皮肤弹性、丰富皮下组织,让我们的皮肤变得细嫩光滑哦。

3、多吃葡萄

葡萄是一种很好的秋季水果,能够益气补血、补脑安神、除燥明目,呵护身体健康。

炎热潮湿的夏季刚过,体内聚集了很多毒素且内热较重、身体困乏,不妨多吃葡萄,不仅利尿,还有助于促进排毒,消除内热。

4、多吃桃子

桃子富含维生素、果酸以及矿物质,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便秘;同时桃子含有丰富的铁元素,能起到补气养血的功效。

03  养秋“忌五事”

1、忌吃冷饮

“秋伤于湿,冬必咳嗽”,立秋后天气转凉,人体身体各方面都有相应的变化。此时若食用寒湿食物,极易伤及脾胃。

小贴士:减少冷饮以及寒凉食物的摄入,避免肠胃受寒,诱发脾胃虚弱或肠胃疾病。

2、忌剧烈运动

立秋后气温会逐渐下降,空气湿度相对较低。

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容易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

小贴士:避免剧烈运动,锻炼后多注意观察身体变化,一旦有不适感立马就医。

3、忌光脚踩地

俗话说“病从寒起,寒从脚生”,立秋后地面逐渐变凉,脚为人之根,光脚走路很容易使足部受凉,让寒邪入侵,导致旧病复发,诱发新病。

小贴士:尽量避免光脚踩地,即使在室内空调房里,最好也要记得穿双薄袜哦。

4、忌熬夜

秋季是补气血的好时机,入秋后最忌熬夜,充足的睡眠能保证体内的阳气得到好的潜藏,让身体各个器官和机能得到放松,从而获得一整天的活力。

小贴士:入秋之后调整好作息时间,最好晚上11点之前进入入睡状态,保证7~8个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

5、忌忧心过度

自古逢秋悲寂寥,由夏季过渡到秋季,人的精神情绪容易发生变化。且秋季也是季节病的高发期,忧心过度或者生气会导致阴阳失衡,影响健康。

小贴士:学会调节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过度焦躁,可通过运动或向亲朋好友倾诉来排解忧虑,遇事不要钻牛角尖。

电话咨询

患者热搜

  • 扶正祛邪抗癌消瘤体系
  • 扶正祛邪抗癌消瘤体系

专家在线 快速问诊

汪承领

· 天津渤海医院中医肿瘤知名专家

· 中国抗癌协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会员

擅长诊疗: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并建立了完善的中西医...[查看详情]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患者评价

  • 问诊细致(198)

  • 态度良好(269)

  • 认真负责(146)

  • 专业性强(328)

  • 治疗效果好(184)

  • 仁心仁术(236)

一键拨打咨询热线 022-65656836

电话咨询
渤海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天津渤海中医科LOGO

门诊时间:08:30-18:00 全年无休

医院电话:022-65656836

医院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01号

天津渤海中医科 版权所有

津ICP备2021009183号-17

广审号:(津)医广[2022]第11-0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