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 | 中药肝损伤,您了解多少?
中药肝损伤是指在中药使用过程中,因中药本身及或其代谢产物所导致的肝脏损伤,是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常见的中药严重不良反应之一。
中药致肝损伤的相关风险信号
1.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临床不适。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小便深黄或褐、上腹部胀痛、肝区不适等,有时可伴发热、皮疹,病情严重者可有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昏迷等表现。
2.生化指标: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有反映胆管损伤的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有反映肝脏功能障碍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
3.肝组织病理表现:组织病理表现包括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胆管损伤和血管病变等非特异性病理改变。
4.影像学改变: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作为药源性肝损伤风险信号收集的辅助手段。
临床开展合理用药的提示
辨证准确,合理使用
辨证应用中草药是纠正人体阴阳气血之偏盛偏衰的关键。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正确选择中草药的种属,避免“同名异种”药物的误用或混用;对于药典及报道中有毒性的药物,应审慎选择,选药应保证其炮制方法得当,充分煎煮,以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此外,应注意“十八反”、“十九畏”和“相恶”、“相反”的配伍禁忌。
守量用药,控制疗程
临床遣方选药时要严格按照《药典》规定剂量执行,使用疗程应合理,防止长期连续应用,使药物蓄积引起肝肾损伤。临床在使用有毒中草药时应做到“中病即止”,如有需要可间断服用。
区别体质,谨慎选择
体弱正虚、过敏体质者、既往有肝脏/肾脏疾病或有潜在肝肾损伤危险因素者应慎用。
注意监测,及时处理
定期复查肝药酶、肝功能/尿常规、尿酶、肾功能等,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治。
中医科普 | 中药肝损伤,您了解多少?
来源:天津渤海医院发布日期:2022-03-25 15:40:44

深入分析更快了解病情,直接拨打电话更方便。(*请放心拨打,本页已加密)
中药肝损伤是指在中药使用过程中,因中药本身及或其代谢产物所导致的肝脏损伤,是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常见的中药严重不良反应之一。
中药致肝损伤的相关风险信号
1.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临床不适。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小便深黄或褐、上腹部胀痛、肝区不适等,有时可伴发热、皮疹,病情严重者可有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昏迷等表现。
2.生化指标: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有反映胆管损伤的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有反映肝脏功能障碍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
3.肝组织病理表现:组织病理表现包括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胆管损伤和血管病变等非特异性病理改变。
4.影像学改变: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作为药源性肝损伤风险信号收集的辅助手段。
临床开展合理用药的提示
辨证准确,合理使用
辨证应用中草药是纠正人体阴阳气血之偏盛偏衰的关键。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正确选择中草药的种属,避免“同名异种”药物的误用或混用;对于药典及报道中有毒性的药物,应审慎选择,选药应保证其炮制方法得当,充分煎煮,以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此外,应注意“十八反”、“十九畏”和“相恶”、“相反”的配伍禁忌。
守量用药,控制疗程
临床遣方选药时要严格按照《药典》规定剂量执行,使用疗程应合理,防止长期连续应用,使药物蓄积引起肝肾损伤。临床在使用有毒中草药时应做到“中病即止”,如有需要可间断服用。
区别体质,谨慎选择
体弱正虚、过敏体质者、既往有肝脏/肾脏疾病或有潜在肝肾损伤危险因素者应慎用。
注意监测,及时处理
定期复查肝药酶、肝功能/尿常规、尿酶、肾功能等,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治。
患者热搜
专家在线 快速问诊
患者评价
问诊细致(198)
态度良好(269)
认真负责(146)
专业性强(328)
治疗效果好(184)
仁心仁术(236)